克什米尔-亚洲中南部的争议地区
《克什米尔》,此词条收录于12/26,仅供参考
克什米尔(英文:Kashmir)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是印度与巴基斯坦领土争端地区,位于南亚次大陆的最北端,处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国之间。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包括查谟(Jammu)、克什米尔谷地(Kashmir Valley)与拉达克(Ladakh);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为自由克什米尔(Azad Kashmir)与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Gilgit-Baltistan)。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人口1400余万(2001年),主要使用克什米尔语、乌尔都语、旁遮普语和印地语(印控克什米尔地区)。
克什米尔早期是西亚、中亚及印度几个地区互相来往的交通和战略要地,曾先后受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安息、贵霜王朝等的统治。1947年,英国殖民当局提出以“印巴分治”为前提的“蒙巴顿方案”。大多数地区以宗教作为决定加入印度还是加入巴基斯坦的基础。印巴分治后,两国为争夺克什米尔地区发生过两次战争。1972年,印巴两国达成《西姆拉协议》,双方划定了除锡亚琴冰川以外边界的实际控制线,2003年,双方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一带达成停火协议。2019年7月,印度政府宣布取消克什米尔的自治特权。2019年8月5日,印方废除了赋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特殊地位的宪法第370条,包括外地居民不得永久定居克什米尔地区、不得购买土地、不得在地方当局任职。7日,巴方宣布暂停与印度的双边贸易。2023年5月,印度将G20旅游会议安排到印控查谟-克什米尔邦首府斯利那加举行,多个G20成员国拒绝参加,城内爆发大规模民众游行抗议。
克什米尔矿藏丰富,主要有石油、煤、铁和镍等。多矿泉与硫磺泉。经济以农业为主,产水稻、麦和玉米;工业有毛织、丝织、地毯等部门;还有披肩和木雕等工业。畜牧业以养羊和牛为主,所产羊绒世界闻名。自然景色秀丽,有“南亚珍珠”之誉。
克什米尔名称源于梵文古名“Kasyapamar”,其中,“Kasyap”(伽西耶布)是神名,“mar”意为住所,全名意即“伽西耶布神的住所”,或意为“汲干水的土地”。中国古籍先后译称罽宾、箇失密、伽湿弥罗、层失迷儿、克失迷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