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的城市
《耶路撒冷》,此词条收录于12/27,仅供参考
耶路撒冷(阿拉伯语:القدسالشريف、英语:Jerusalem、希伯来语:ירושלים、拉丁语:Yerushalayim/Yerushalaim),是亚洲西部的一座古城,坐落地中海和死海之间的犹太山脉上,被视为三大亚伯拉罕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耶路撒冷面积126平方千米,人口93万(截至2019年),被划分为东耶路撒冷和西耶路撒冷。1967年六日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包括旧城区在内的东耶路撒冷,这一行动在国际上引起争议。巴勒斯坦当局声称东耶路撒冷是其国土的一部分,但国际社会对此存在不同立场。
耶路撒冷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该地历史悠久,自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公元前1000年左右,大卫王征服耶路撒冷,确立为以色列王国首都。所罗门王时期达到鼎盛,兴建了第一圣殿。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占领耶路撒冷,摧毁第一圣殿,引发被俘虏的犹太人流亡。公元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允许犹太人回归重建圣殿。耶路撒冷在希腊化时期受到塞琉古帝国和埃及托勒密王朝统治。公元前63年,罗马将军庞培占领耶路撒冷。公元70年,提图斯摧毁耶路撒冷,第二圣殿毁于火灾。313年,君士坦丁大帝确立基督教地位。在中世纪,耶路撒冷先后十字军、萨拉丁征服,成为宗教争夺的焦点。1517年,奥斯曼帝国占领耶路撒冷,持续至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英国将军艾伦比占领耶路撒冷。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耶路撒冷被分隔为以色列控制的西耶路撒冷和约旦控制的东耶路撒冷。1967年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东耶路撒冷(其中圣殿山的伊斯兰圣地部分,仍处于约旦宗教基金的控制下,该结果得到巴以双方承认。)。1980年以色列通过《耶路撒冷法》,宣布耶路撒冷为其“完整和永久”的首都。
耶路撒冷的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主要包括公共管理、商业贸易、旅游、教育和高科技产业。西耶路撒冷集中了以色列的政府机构、大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经济较为发达。东耶路撒冷的经济则相对落后,主要依靠小商铺、手工作坊等。旅游业也是支柱产业之一,每年有大量游客前来朝圣。耶路撒冷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公交车、有轨电车、铁路和单轨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耶路撒冷轻轨)于2011年开通,连接西耶路撒冷和东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历史悠久,其文化底蕴深受不同宗教和文明的影响,拥有重要的宗教地位,争议中的首都地位使其成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复杂冲突的中心。古城被列为濒危世界文化遗产,保存有古罗马遗迹,也留存着阿拉伯、拜占庭时期的建筑。古老的宗教建筑融合多种风格,主要景点有西墙广场、圣墓教堂、哭墙、铁匠门、圆顶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