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炟-东汉王朝第三位皇帝
《刘炟》,此词条收录于12/28,仅供参考
刘炟(公元56年—公元88年4月9日),东汉王朝第三位皇帝,汉光武帝刘秀之孙,汉明帝刘庄的第五个儿子,母亲贾贵人。
永平三年(公元60年),刘炟被立为皇太子,年少宽容,爱好儒术,刘庄很器重他。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即位为帝,次年改元建初。继位不久,刘炟出军打败匈奴,救出了驻守在车师国的东汉将领耿恭等人。 建初元年(公元76年),兖州(今山东西南及河南东部)、豫州(今安徽北部及河南东部)、徐州(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等地发生旱灾,刘炟紧急调度粮食救灾,与大臣商议解决措施。章和二年(公元88年),刘炟死于章德前殿,享年三十三岁,庙号肃宗,谥号孝章,死前下令,不要大兴土木建寝庙。
刘炟为政上一改明帝苛察,事从宽厚,放宽刑律,废除苛法五十余条,又颁布胎养令,给每位怀孕的女性赐谷“三斛”,以鼓励人口生育。同时轻徭薄役,奖励农桑。军事上面对匈奴对西域的大举进犯,派部队进行增援,后选择彻底放弃。又被忠勇的班超打动,两次派兵增援班超,最终西域统一。刘炟崇尚儒术,曾令诸儒于讨论《五经》异同作《白虎通义》,又诏曹褒定《汉礼》一百五十篇。刘炟在位期间,社会民生安定,生产有所发展,后世史家将其与汉明帝统治时期并称为“明章之治”。然而外戚窦宪专断独行,帝待以宽容,遂开外戚专政之始。
Tags: 东汉王朝第三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