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东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的书籍
《神农本草经》,此词条收录于12/28,仅供参考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成书于汉代,作者相传为神农氏。全书分三卷,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其中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神农本草经》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传,《神农本草经》起源于神农氏,经过代代口耳相传,至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原书已佚失,现存版本为南朝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注和清朝孙星衍的《神农本草经考订辑复》。 《神农本草经》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无毒的称为上品,毒性小的称为中品,毒性剧烈的称为下品。书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神农本草经》被认为是中国现存较早的药物学重要文献,将药分为三品:无毒的称为上品为君,毒性小的称为中品为臣,毒性剧烈的称为下品为佐使。2015年8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了《神农本草经》的英法译本。 著名花鸟画家刘景曾先生在《神农本草经》中创作了许多新物种形象,对传统花鸟画的物种大为增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神农本草经》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家等各方面的用药经验,对已经掌握的药物知识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整理。全书共计收录了365种药物,正好与一年365日相合,这倒并非巧合,而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结果。事实上,当时掌握的药物数量已经远超此数,但由于受到术数思想的影响,所以从中选取了365种药物,“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
《神农本草经》不止进行了药物的搜集工作,还有意识地对所收药物进行了分门别类工作,将365种药物按照上、中、下分为三类,这被称为“三品分类法”。分类的依据主要是药物的性能功效。
《本经·序录》中即言:“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如人参、甘草、地黄、大枣等;“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需判别药性来使用,如百合、当归、龙眼、黄连、麻黄、白芷、黄芩等;“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