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流传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传统戏种
《秦腔》,此词条收录于12/31,仅供参考
秦腔,别称西秦腔、乱弹、梆子腔、桄桄子等,主要流传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西北部地区,是元明之际流传于关中一带的劝善调及当地民间音乐与关中方言结合形成的一个剧种,梆子声腔剧种中比较古老的剧种之一。
秦腔是一种源自古代陕西、甘肃地区的民间歌舞形式。关于秦腔的起源时间存在多种观点,主要包括形成于秦代(或先秦)、唐代和明代等不同观点。早期的秦腔曲调较为多样,包括乱弹腔、二犯、吹腔、罗罗腔等,同时存在板腔体和曲牌体两种形式。大约在乾隆末年至嘉庆初年,秦腔逐渐发展成以板腔体为主导的唱腔体系。成熟后的秦腔唱腔分为欢音和苦音两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秦腔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成为西北地区的主要剧种之一。代表剧目有《春秋笔》《和氏璧》《玉虎坠》《长坂坡》等。
秦腔是西北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是三秦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在历史上曾传播至中原和沿海地区,对数十个地方剧种产生了影响和孕育作用。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秦腔和其他戏曲剧种一样,受到现代文化的巨大冲击,专业演出团体面临着艰难的生存环境,优秀的演艺人才也十分匮乏,传统表演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因此亟需采取切实的保护措施。2006年5月20日,秦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确保其传统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Tags: 流传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传统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