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振羽-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吕振羽》,此词条收录于01/01,仅供参考
吕振羽(1900年~1980年),名典福,字行仁,武冈州(湖南省邵阳县金秤市乡溪田村)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历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奠基人之一。
吕振羽出生于农民家庭,曾祖父为太平军旗卒,祖父是自耕农,父亲为乡村塾师。1922年,吕振羽怀着工业救国之志考入湖南大学电机工程专业,1926年北伐军占领长沙后投笔从戎,参加国民革命军,在政治部门任秘书、干事、宣传科长等职,后到日本明治大学攻习政治经济学课程。1928年到北平,吕振羽在大学任教并担任月刊社、杂志社编辑,逐步树立起马克思主义观点,有“红色教授”之誉,曾受党委派,参与国共“南京谈判”等;1942年到延安,任刘少奇政治秘书;解放后曾任大连大学和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校长、党委书记,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教授等;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3年,吕振羽蒙不白之冤失去自由。1975年,经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批示,吕振羽获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平反。1980年7月吕振羽病逝,终年79岁。8月9日,中共中央在八宝山公墓举行追悼会,悼词中称他是“我国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吕振羽一生写下17种史学专著和数百万字的史论、政论文章,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设和发展。1937年吕振羽推出《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作出系统考察,成为科学的中国思想通史的先声。40年代末,吕振羽以其《简明中国通史》《中国社会史诸问题》《中国民族简史》,与郭沫若、范文澜、侯外庐、翦伯赞等的论著一起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五大家的基本格局。 2000年5月24日,在北京举行纪念吕振羽同志百年诞辰座谈会,称他是中国的优秀战士,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开创者之一,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
吕振羽,名典爱、字行仁、学名振羽,曾化名柳岗,笔名晨光、正于、曾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