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郡-古代区划名
《安定郡》,此词条收录于01/01,仅供参考
安定郡,中国古代区划名,始建于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属凉州刺史部管辖,治高平(今宁夏固原),管辖今甘、宁、陕交汇的关陇广大地区,下辖21县。
东汉时期,汉顺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安定郡迁回。安定郡合并为8县,即临泾、朝那(zhū nuó)、乌氏(zhī)、高平、三水、彭阳、阴盘、鹑(chún)觚。三国时期,安定郡辖境属魏国。曹操平定关中陇右之后,安定郡随凉州刺史部被并入雍州。西晋时期,安定郡下辖安定、临泾、乌氏、都卢、鹑觚、阴密、西川7县。十六国时期,晋愍帝建兴五年(公元317年),安定郡归前赵(汉);公元328年,安定郡归后赵;公元351年,安定郡入前秦。公元360年,置安定为雍州治所。公元370年,复置雍州于安定(指安定郡的治所临泾,今泾川城关水泉寺);公元384年,安定郡入后秦。北朝时期安定郡领安定(今泾川南部)、临泾(今泾川北部)、朝那(今镇原西南,包括泾川党原)、乌氏(今泾川东北)、石堂(疑为今灵台百里)5县。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撤州而复置郡,安定郡统7县:安定、鹑觚、阴盘、朝那、湫古。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安定郡改名泾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泾州为安定郡;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因“安史之乱”,避安禄山之讳,改安定郡为保定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泾州,领保定、灵台、良原、临泾、潘原(今崆峒四十里铺)5县。
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年年年)置,治所在高平县(今宁夏固原县)。辖境相当今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及宁夏中宁、中卫、同心、固原、彭阳等县地。东周时,绲夷领土位于至陇山以西,西汉杨恽〈报会宗书〉记载,安定郡一带部分的山谷曾经为昆夷的领土。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领二十一县:高平、复累、安俾、抚夷、朝那、泾阳、临泾、卤、乌氏、阴密、安定、参栾、三水、阴槃、安武、袓厉、爰得、眴卷、彭阳、鹑阴、月氏道。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有42725户,143294人。
东汉安定郡属凉州,改治临泾县,领6县,原领临泾、彭阳、泾阳、祖厉、乌支(乌氏更名)4县,另置阴盘、朝那2县。东汉时有羌乱,永初五年(111年)内徙右扶风美阳县,永建四年(129年)复还;永和六年(141年)十月再次内徙右扶风,建和年间复还。初领高平、复累、安俾、抚夷、朝那、泾阳、临泾、卤、乌氏、阴密、安定、参栾、三水、阴槃、安武、袓厉、爰得、眴卷、彭阳、鹑阴、月氏道21县,永和五年(140年)以前省并复累、安俾、抚夷、泾阳、卤、阴密、安定、安武、爰得、眴卷、月氏道11县;永初五年(111年)左右,鹯阴、租厉2县移属武威郡;永建四年(129年),参栾县移属北地郡,北地郡鹑觚县来隶。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领临泾、高平、朝那、乌枝、三水、阴盘、彭阳、鹑觚八县,有6094户,29060人。延熹四年(161年)左右复置泾阳县;中平年间末,阴盘县移寄治京兆尹新丰县,故地遂废;兴平元年(194年)分鹑觚县置新平郡。东汉末领临泾、高平、朝那、乌枝、三水、彭阳6县。北魏时治安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