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黄页

科威特-亚洲西部的世袭君主制国家

科威特

《科威特》,此词条收录于01/05,仅供参考

      科威特国(阿拉伯语:دَوْلَةُ الْكُوَيْت;英语:The State of Kuwait),简称科威特(阿拉伯语:دولة الكويت‎;英语:Kuwait),是位于亚洲西部的世袭君主制国家,其国土面积17818平方千米,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首都科威特城,现任埃米尔是纳瓦夫·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Nawaf Al-Ahmad Al-Jaber Al-Sabah)。截至2022年6月,科威特人口为446.4万人。

      科威特地处阿拉伯半岛东部、波斯湾西北沿岸,海岸线长499千米,拥有10个岛屿;全境大部分地区是沙漠,有少量山脊和山丘,整体海拔较低较平坦,地势西高东低,最高处穆特拉山脊海拔306米。科威特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旱,在6月至7月常见西北风,引发严重的沙尘暴。科威特同时具有沙漠、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动物植种类较丰富。科威特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中石油储量140亿吨,占全世界已探明储量的十分之一,居世界第七位;天然气储量1.7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1.1%,居世界第十八位。

      早在公元前8000年,科威特地区就有人类活动,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与阿拉伯东部的文明交流中心。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科威特是迪尔蒙(Dilmum)文明的发源地,控制着波斯湾的贸易路线。迪尔蒙文明之后,科威特经历了古巴比伦王国、古希腊、波斯帝国的殖民统治,公元7世纪时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是朝圣者从伊拉克到汉志途中的贸易港口和休息地。1600年代,被葡萄牙人控制。1613年,科威特城成立,在行政上是一个酋长国,由当地的巴尼·哈立德氏族作为酋长统治。17世纪,科威特所在的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18世纪初,科威特成为一个繁荣的海港城市;18世纪中期以后,造船和贸易活动进一步扩张。1756年,科威特由萨巴赫家族控制。18世纪末,东印度公司转移到科威特,维持了科威特和南亚、非洲间的海上航线。一战前,科威特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自治区,处于英国的保护之下。1960年9月10日至14日的巴格达会议上,科威特与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共同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1961年6月19日宣布独立,同年成为阿拉伯国家联盟和联合国成员国。1963年5月加入联合国。1981年5月25日,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六个国家组成了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1990年8月2日被伊拉克侵吞,1991年2月26日复国。

      科威特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本国货币科威特第纳尔(Kuwaiti dinar,KWD)是世界上价值最高的货币单位。科威特的石油、天然气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4%,占出口收入的90%。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石化产品、建筑材料、食品和农产品生产。按人均国民总收入计算,科威特是世界上第五富有的国家。2022年GDP为1760亿美元,人均GDP为3.9万美元。按人均GDP计算,科威特的经济是世界第二十大经济体。科威特提出2035年愿景,旨在将该国转变为地区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并改善商业环境以吸引全球投资者。

      科威特的国教是伊斯兰教,居民大部分是穆斯林,其中约70%属逊尼派,30%为什叶派,伊斯兰教法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科威特实施全民免费基础教育,科威特是波斯湾传统音乐的中心,源于航海中以音乐代替命令的传统。传统萨杜编织(与沙特阿拉伯联合申报),阿拉伯书法(与阿尔及利亚、埃及、阿联酋等国家联合申报)以及枣椰树相关的知识、技能、传统和习俗(与阿曼、巴林、巴勒斯坦等国家联合申报)三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科威特的主要景点有科威特塔、大清真寺、Tareq Rajab博物馆、Souq Al-Mubarakiya露天市场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