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桢-东汉文学家
《刘桢》,此词条收录于01/06,仅供参考
刘桢(186--217年),字公干,东汉末宁阳人,东汉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祖父刘梁为汉朝宗室后裔,东汉后期思想家、文学家。《后汉书·文苑》有传。
刘桢之母是元帝时京兆尹王章之玄孙女,琴棋书画,诗辞歌赋无所不通。刘桢在母亲的劝诫、督教下刘桢5岁能读诗,8岁能诵《论语》《诗经》,赋文数万字,被众人称为神童。公元197年,因避兵乱,11岁的刘桢随母兄躲至许昌,在驿馆中结识曹子建。曹植被刘桢的饱学所折服,将其领到丞相府,日夜解文作赋,志同道合,关系日笃。后来他又结识孔融等其他五学子,他们常聚论学问,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刘桢的文学造诣高于他人,五言诗尤为诸七子之尊。刘桢也常与曹操、曹植吟诗作赋,对酒欢歌,深得曹氏父子喜爱,19岁时任丞相掾属。刘桢从小就饱受儒家仁、义、礼、智、信教育,深知做人要耿性忠直,最恨不轨之为,最厌无信之人。一天晚上魏公子曹丕设宴招待众士,酒酣耳热,曹丕命甄氏出堂与大家见面。刘桢愤然,一是因曹丕夺袁熙之妻甄氏,二是因甄氏有夫再嫁不忠不贞。独有刘桢立而不跪,且满面讥意,不屑一顾。曹丕见状勃然大怒,欲问刘桢死罪,由于众人求情和曹操干预,才免于死,投入狱中,又被罚作苦力。他在劳作中托物自喻,写成《遂志赋》。赦后充署吏。建安二十二年(217)辞世。
刘桢作品《隋书·经籍志》著录有4卷、《毛诗义问》10卷,但如今都已亡佚。明代张溥辑有《刘公斡集》存诗15首。他最著名的赋作有《鲁都赋》《黎山阳赋》《遂志赋》《瓜赋》《大署赋》《清虑赋》等。他不仅在诗坛五言冠古,是文苑中的文章之圣,而且机敏雄辩之才也称道当世。他以诗歌见长,其五言诗颇负盛,后人将他与曹植并称曹刘。 他的诗作多以壮美山川为背景,借景抒情,少数为酬答之作。当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在《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中高度评价他的诗为:思健功圆,以特有的清新刚劲,为人们所激赏。不仅称美于当世,并且光景常新,能楷模身后。钟嵘在《诗品·卷上》“魏文学刘桢”一文中称赞他的五言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自陈思已下,桢称独步。《赠徐干思友》诗被钟嵘评作:五言之察策也。《赠从弟》三首为其众诗之著,第二首又为三首之最。钟嵘的《诗品序》说: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都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可见,刘桢文学创作的贡献之大。对于刘桢的诗歌,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价其为“壮而不密”;而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则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认为“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