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中国教育家 哲学家 思想家
《梁漱溟》,此词条收录于01/15,仅供参考
梁漱溟[míng](1893年-1988年),生于北京,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祖籍在广西桂林。梁漱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20世纪新儒家的开山人物,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
梁漱溟身处一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代,7岁,进入北京的中西学堂,既念中文,又学英文,中学毕业后,梁漱溟在同学甄元熙的影响下加入了京津同盟会。1916年,24岁的梁漱溟到北大讲授印度哲学。十年动乱结束以后,中国社会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梁漱溟终于过上平静的生活。80年代,梁漱溟的著作不断出版,从国内到国外掀起一阵梁漱溟热。晚年,梁漱溟遭到多次批斗后,他奋力抵抗,以一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作出了否定性回答。1988年6月23日,梁漱溟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学派的开山人物,推动中国儒学发展,他新办乡村教育,推动了乡村建设发展,同时梁漱溟在一战以来西方文化困境的显露导致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危机的情况下,依然探索着中国文化的出路。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的正确道路只能是东方化,梁漱溟第一次把中国文化放到中西印也就是全人类文化的整体框架之中寻求中国文化的一席之地,从全人类文化的意义上审视中国文化所蕴含的超越民族、超越地域、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梁漱溟的文化思想分为三部分,三大路向说,是他的文化哲学;中国文化是“理性早启、文化早熟”,是他的文化 社会学;“理性”为体, “本 能 ”、 “理 智 ”为用,是他的文化心理学。在哲学思想上他认为“生命”是哲学思想的核心范畴,人心属于人类的生理器官, 它的形成自有其生物学的基础,为了把人心和人生联系起来, 梁漱溟把它和生命联系起来进行讨论。在新儒学上,梁漱溟提倡儒学的社会化。梁漱溟一生出版了许多著作,其主要作品有《究元决疑论》《印度哲学概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