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经济合同问题(02/22更新)
内部控制经济合同问题
最佳答案:
合同管理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 许多高校对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合同只是形式上的书面证明,签订时草率应付,甚至基于信任不签订合同,这给学校带来了巨大风险。
合同归口管理不明确
- 高校中不同类型的合同由不同部门管理,如物资采购合同由物资处签订,维修合同由后勤处签订等。当合同出现问题时,容易产生责任推诿,无法及时解决问题。
合同签订内容不严谨
- 合同条款、内容不明确、不准确,未经过严格审核。例如,合同真实业务与内容不符,付款方式、日期规定不合理等,容易导致纠纷,造成财务风险和经济损失。
合同预算管控不到位
- 部分高校预算管理不完善,领导对预算不够重视,预算金额和项目可随意调整,导致预算管理部门难以监管,预算报告与年终决算报告金额偏差大,增加了工作量,也影响了学校的评估。
合同信息不统一
- 高校各部门使用不同的合同管理软件,信息无法统一。合同签订部门无法准确掌握发票、付款情况,增加了财务工作量和潜在的经济风险,可能出现重复付款或金额付超现象。
合同管理流程不规范
- 合同管理流程缺乏规范性,各部门和管理人员职责不清,存在越权行为,导致合同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 合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不明确自身职责与义务,无法准确认知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影响了管理效果。
高校在内部控制视角下,经济合同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明确归口管理、规范合同签订和预算管控、统一信息管理系统、优化管理流程,并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有效防范风险,维护学校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