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军-唐朝在西北地区的军队
《朔方军》,此词条收录于01/03,仅供参考
朔方军是唐朝镇守在西北地区的一支军队。武则天元载年间始建,其统帅先后称朔方道行军大总管、朔方军大总管、朔方节度使等。唐肃宗时期,节度使郭子仪帅朔方军平定安史之乱。唐代和五代时期,先后担任朔方军统帅的将领有100多人。到五代时期结束,朔方军存在时间总共200多年。
朔方军等地方驻军本为保卫疆土所设,其节度使和军官权力受到中央限制。但唐中期以后,藩镇镇军实际上掌握地方行政,尤其是河北地区的藩镇逐渐脱离中央管控,节度使权力巨大,形成藩镇割据。
朔方军是唐朝活跃在西北地区的一支军队。《资治通鉴》记载:延载元年年(694年)三月初一,武则天“更以僧怀义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率“十八将军以讨默啜,未行,虏退而止。”这是朔方军正式出现的标志。这支朔方军中除汉族外,还有不少番兵番将,即由汉族与少数民族组成的特别强悍的北部边塞地区的边防军。
朔方军的军部——“屯所”,设在塞北名城灵州(又名朔方,曾名灵武郡,简称灵武,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这支军队组建的目的,是防御和讨伐突厥的进犯。朔方军统帅的名称,开始的薛怀义称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属临时出征。后来去掉“行军”二字,称“朔方军大总管”,到张仁愿任朔方道大总管,完成了朔方军由临时出征到镇军,再到常规镇守的正规军的转变。再后来,张说出任“朔方节度大使”,朔方节度使作为朔方军的统帅,唐代先后历任朔方节度使约70位,五代时期朔方节度使约为14位。加上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和朔方军大总管,朔方军统帅总计100多人。朔方军成为唐朝活跃在以灵州为核心的京畿北部和西北部广阔地区的十大节度使之一的强大的常规化国防军。朔方军及其统帅郭子仪是拥立唐肃宗和平定安史之乱的重要力量,后辖区分割为朔方、振武、夏绥、邠宁、泾原和鄜坊。而五代时期朔方军成为几支新崛起的政权争夺的目标和属军。